9万会员、60万瓶养生水:「足力健」如何掘金「4亿银发」市场?
作者|卡    特 运营|刘    佳 图片|网    络 来源|未来食品实验室 开业不久便吸纳近9万会员,一款红枣枸杞水卖出60万瓶。这不是某个新兴网红新锐的战绩,而是源自我们熟悉的「足力健」——那个曾占据父母鞋柜的品牌。 从卖鞋到卖养生食品,足力健此举不仅是对债务危机的自救,同时也在验证一个被主流市场长期忽视的商业假设:银发族究竟愿意为什么买单? 相关预测显示,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届时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19万亿元,占消费总额比重将提升至27.8%。黑蚁资本的一项调研显示,未来50-59岁“新银发”群体,年均可支配收入12-20万,旅游、保健品等领域的支出占比超过服饰和医疗支出总和。 银发一族不仅具备强劲的消费力,更拥有明确且迫切的需求,但现实却是他们长期被困在劣质营销与可信渠道缺失的夹缝中。 当老龄化社会已成为确定的未来,面对这个既有强大支付意愿、又极度渴望被真诚理解和专业对待的群体,足力健给了行业哪些启发?大健康行业究竟又该如何真正服务这个群体? ▲图源:网络
事件透视 定位“养生便利店”,重构银发货架 自2025年起,河南多地街头就出现了一批“足力健有机食品店”。它并非大型商超,而是深入社区的“养生便利店”,标志着足力健正以郑州为起点,在省内快速复制其线下食品业态。 纵观其布局,足力健主要做了三件事,与传统商超和药店形成了清晰的区别: ①用「会员制」锁定用户产生复购。 普通会员可在线上和线下消费时享受会员折扣,黄金会员需充值特定金额,除了可享受产品权益,每月还可以特定次数优惠购买指定产品。这并非简单的促销手段,而是旨在筛选出最有健康消费意愿的老年群体,构建一个可深度运营的私域池,为后续精准服务和产品迭代铺路。 ②用「极致标签化」降低决策成本。 从店招的“有机”、“五谷”、“保健”等标签,以及食品安全等级科普,再到货架上“温县铁棍山药”、“黑养、红养”等宣传,其核心是将产品价值“一言蔽之”。这直击了老年消费者在信息混杂市场中,对于“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是否安全”的核心诉求。 ▲图源:网络 ③构建“场景化产品矩阵”而非零散单品。 据FFL观察,该养生超市内产品形成了清晰的组合逻辑。基础保障部分涵盖有机杂粮、无抗鸡蛋,无抗饺子等,解决日常“吃得安全”的需求,价格低廉。 ▲图源:网络 在滋补养生板块,足力健聚焦于低GI食品、药食同源类产品,精准切入银发群体对健康管理的核心诉求。据FFL观察,其产品布局具有明确的功能导向,例如针对消化不良的“六物山楂丸”、补血养气的“阿胶红枣粥料”、缓解头痛的“天麻原浆饮”等。这些产品将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便捷形态相结合,不仅与老年人既有的健康认知高度契合,也因其“功效可视、食用方便”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和分享,形成自然的口碑传播。 ▲图源:足力健小红书
背后逻辑 做“离钱最近”的信任变现 从鞋服到食品,足力健的跨界并非盲目扩张,而是一场围绕其核心资产“中老年用户基数”进行的一次高精度、高效率的商业变现。它不再只满足于为老年人“穿在脚上”的单一需求,而是要构建一个覆盖日常生活的全场景服务品牌。 这一延伸的逻辑链条极为顺畅。 信任的迁移路径足够短。老年消费者对“足力健”三个字的信任,源于其产品在脚上的舒适体验。这份信任具有极强的延展性,从“保护好我的腿脚”延伸到“照顾好我的健康”,是一个合乎情理的认知过渡。利用原有的会员基础和线下网络,足力健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为食品业务完成了冷启动。 选品的“认知围剿”策略精准。其产品矩阵并非凭空创造,而是精准切入了一个市场空白地带——介于日常食品与专业药品之间的“养生膳食”领域。它选择的低GI、药食同源、便携药膳包等产品,无一不是老年人本来就信、又看得懂、且容易用的高频品类。 这本质上是一场降低市场教育成本的闪电战。足力健不需要费力地去说服老年人“为什么要养生”,而是直接为他们提供了“能方便、可靠地买到养生品”的地方。 ▲图源:网络
行业启示 如何在中老年人群中做好大健康生意? 足力健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的行业逻辑:在银发经济中,最大的机会并非创造新需求,而是对既有的、庞大的健康养生需求,进行一次更高效、更可信的供给重组。它是将散落在传统集市、中药铺乃至信息迷雾中的老年养生需求,汇集到一个具备品牌背书、标准清晰的现代化渠道中。 因此,足力健开了一个头,但若想真正赢得这个市场,相关企业还需要构建一套更为系统的能力体系: ——信任体系的重构:从“熟人推销”转向“专业契约” 老年消费者不缺被推销的经历,但极度缺乏能被长期信赖的专业伙伴。建立信任的关键,在于将关系从脆弱的情感链接,升级为坚实的专业契约。比如联合中医药权威机构背书,打造可视化产品溯源系统,并通过社区健康讲座等持续进行用户教育,将信任从“认得你”升级为“信得过”。   ▲图源:网络 ——产品逻辑的转变:从“泛泛养生”到“精准干预” 老年人不需要另一个笼统的“保健”概念,他们需要的是针对具体生活痛点的解决方案。产品开发必须超越品类思维,转向场景思维:例如可以围绕睡眠、腰腿、血糖等高频痛点,开发“药食同源+即食即饮”型产品,降低养生门槛,实现功能精准化、形态便捷化。产品型企业也可以积极拥抱足力健一类的线下零售渠道,联合推出相关产品,不仅能够拓宽销量渠道,提高知名度,也能机会打造独家爆款。 ▲图源:网络 ——商业模式的进化:从“单一卖场”到“服务生态” 线下门店的价值远不止于完成交易,它更应成为撬动用户长期价值的信任枢纽与体验中心。对于银发群体而言,单纯的购物场所吸引力有限,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持续获得专业关怀、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驿站”。 以足力健的社区店为例,其未来真正的潜力可能在于构建“产品—内容—服务”三位一体的闭环。门店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触达用户、建立信任的第一现场。例如,通过定期举办免费的健康讲座、养生沙龙或膳食指导课程,将单向的“卖货”转为双向的“交流”,使老年顾客在获得实用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被关注与尊重。这种高频、低门槛的互动,能够有效增强用户粘性,使门店从“路过的超市”升级为“常来的地方”。 在服务深化方面,门店可作为入口,引导用户进入更精细的数字化服务链路。例如,顾客在店内完成首单体验后,可通过小程序或社群,获得后续的个性化膳食建议、用药提醒、健康档案管理等增值服务。这种“线下体验+线上跟进”的模式,不仅延伸了服务的时空界限,也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与专业互动,创造了复购的自然契机。 更进一步来看,未来还可探索“基础产品+会员服务”的复合模式。例如,购买特定系列产品的顾客,可享受定期的健康评测、营养师一对一咨询等深度权益。通过服务增强产品的附加价值,使消费者从“一次性购买”转向“长期信赖”,真正把用户留在生态之内。 足力健的尝试,初步验证了以门店为信任入口的可行性。但行业的下一步竞争,必将围绕“谁能构建更可信、更完整、更温暖的服务生态”展开。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好产品,更要具备持续的服务运营能力——把顾客当成用户来经营,把交易转化为关系的开始。唯有如此,才能在银发经济的长跑中,真正赢得用户的心。   风险与挑战 当信任遭遇现实 这条赛道最危险的诱惑,是将“信任经济”做成了“收割生意”。银发群体的孤独与健康焦虑,极易被包装成会销话术。任何想长期经营的大健康企业,都必须与这种短期套路彻底切割。 因此供应链是首要试金石,药食同源、滋补类保健产品的口碑需要建立在实效上,若缺乏严格的原料标准和专业的生产管控,仅靠贴牌组装,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会因品控崩塌而迅速瓦解。 当然,竞争维度早已超越“老年专属”。 同一批消费者,既会在社区团购中比价,也会被胖东来式的“品质+情感”体验吸引。若无法在专业选品与深度服务上建立独特价值,所谓的信任入口将毫无门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品牌信任是一张单程票。 一旦养生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会直接反噬整个品牌。 银发经济这门生意的终局,不取决于门店数量,而取决于企业能否将信任转化为持续的产品力和服务力。它提醒所有入局者:这场竞赛,是一场关于尊重、专业与耐心的长跑,任何试图将信任捷径化的尝试,都将在时间的检验中现出原形。 *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5银发经济消费新势力报告 AgeClub:足力健转型卖食品拿下8万老人,解码社区零售“新战事” 全食在线:水饺仅售4.9元,老人鞋大王足力健杀入食品赛道,自救还是自虐? *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健康快乐每一天个人博客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