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杂项采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发布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左右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发布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左右

分类采集时间2022-05-21 02:29:00发布admin浏览408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20日公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这一目标。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规划还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等多项指标提出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规划公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婴儿死亡率...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20日公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这一目标。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规划还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等多项指标提出预期目标。

经过努力,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规划公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婴儿死亡率从8.1‰降至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7‰降至7.5‰,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0万降至16.9/10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7.7%。

当前,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亟待加强,需要加快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此,规划提出系列具体发展目标,例如,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危害持续得到控制和消除,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等。

根据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完)

健康快乐每一天个人博客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病吗?|一分钟科普 关注“健康太原官微”被评为2021年度太原市十佳优秀政务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