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天辞世13位高龄院士,让我更担心这场新年后的农村危机…

admin 2022-12-28 阅读:406 评论:0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第一波感染高峰之下,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大家在“讨论病情”。交流发烧、咳嗽症状感受,研究白肺、心肌炎感染迹象,也警惕起沉默性缺氧。但有些地方,画风却截然不同。在我们囤抗原居家自测的时候,他们买不到、甚...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第一波感染高峰之下,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大家在“讨论病情”。


交流发烧、咳嗽症状感受,研究白肺、心肌炎感染迹象,也警惕起沉默性缺氧。


但有些地方,画风却截然不同。


在我们囤抗原居家自测的时候,他们买不到、甚至没见过抗原,仍在每天扎堆核酸。


发热了,难受了,可能还在用一些土方子。


生姜煮水治咳嗽,黄豆煮水“治”新冠。



这些地方,就是疫情冲击下的乡镇农村。


这些防疫举措,并不高明,但他们已经竭尽全力。


“新十条”以来,我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大城市,关注着各个城市的达峰进度。


但别忘了,新冠感染正在像海浪一样层层推进。


是时候关注农村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了,那里的情况,恐怕比城市更加严峻。




01



很多村子,眼下已经中招。


有豫东的网友说,他在老家的大伯、大娘和爷爷,一周内先后发热、头疼。


回去一看,村子基本是一家家地发烧,一户户地输液。


大街上看不到人,门诊里挤满了人。


因为发热的人太多了,卫生院好多科室都被临时改成了输液间。


60多岁的老人,高烧至全身痛得难忍,为了输液,只能排了足足两个小时的队。



类似的画面,出现在许多乡村里。


云南曲靖某村,门诊挤满吊水的老老小小。



湖南某村,发烧的人从室内挤到室外。


没座位,就搬来椅子、马扎,支起吊杆,静静地在门口输液。



安徽安庆某村,一周内每天都有120人来吊水,队伍排到20多米开外。


几个村医,全阳上班。


还有山西、贵州......曾经每天只有七八个发热患者的乡卫生院,突然每天要接诊七八十个高烧的人。


是的,农村已经在默默承受着风暴。




02



而风暴之下,农村比城市情况更麻烦。


前几天红星新闻报道了一位四川乡下的感染者。


他70多岁了,发烧,咳嗽,全身酸疼。


打电话给村医,想请对方上门看看,结果村医也病了。


求助镇上的药房,结果药房说所有退烧药都卖完了。


求助镇上卫生院,结果被告知卫生院药品也紧张得很。


到最后,这个老人家只能煮点生姜水喝,好让自己舒服点。


而他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阳了”,因为乡下根本买不到抗原。


这个老人的经历,是疫情下诸多农村人的缩影。



我们的村庄,有太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别说平时没有备药的习惯了,因为文化程度有限、信息闭塞,新政策发布了也不知道该囤什么药。


可不少城里人,还偏要抢小地方的药,之前网上就传出教程,教人怎么从异地小县城买药。



放开之前大家都有个体验,就是发烧的话,像个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是不能收的。


只能去大医院的发热门诊。


农村的医疗机构也是。


不光不能收发热病人,连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这“四类药品”都是管控的,所以绝大多数村医都没有备货。


现在放开了,感染人数激增,结果就是几乎所有乡卫生院都缺药。


联系药商进货、备货,但是厂家一时也发不出来。


贵州毕节一个乡镇医院院长就直言,现在基层医院就是拼库存。


哪里存的药品多一点,哪里就能多抗一阵。


有些地方“弹尽粮绝”了,只能教村民用金银花泡水、用白菜根煮水喝。


所以当你看到很多小地方的人信奉土方子,不要笑他们。


他们未必就是愚昧,他们或许只是无奈。




03



不光缺药,农村医疗还缺人。


乡下长大的孩子估计都记得,每个村子基本只有一两个村医。


给你瞧过病,也给你父亲、爷爷瞧过病,村子里的人不管是头疼脑热、大病小病,都会找ta。


有时候,他们一个人,就得守住一个村子的健康。


可疫情之下,压力山大。



过去他们不能接诊新冠感染者,所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比如贵州西部某地,一个村子20多年全靠一位村医。


除了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他什么设备都没有。


放开之后,还是自己花了3000多买了台制氧机,才勉强能应付一些突发情况。


规模稍微大些、医护稍微多些的乡镇卫生院,也难。


据卫健委的数据,到2020年末,中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79.2万人,只占全国总卫生人员的5.9%。


而这小小的一波医疗力量,却兜底着5亿农村人口的健康。


普通医院的医生,日均负担诊疗5.9人次。


而乡镇医师,每天负担诊疗8.5人次。


但风暴之下,乡镇医护也大面积感染。


本来就人手有限,如今很多地方在岗人数连一半都到不了。


只能急得发布公告,招募返乡大学生当志愿者,来帮帮忙。




04



已经缺药,缺人,可更大的难题是,真正的感染高峰,还没到来。


这个月底,不少高校将会陆续开始放寒假。


春运火车票也已开售,10天之后,春运即将开始。


疫情三年,多少人终于能好好回家过个年。


有专家预测这将是三年来出行量最高的一个春节。


那么多返乡的人,将从一二线城市流向乡镇、农村。


小地方的爆发性感染,势必随着春运的到来形成一场高峰。



可隐患是,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太多了。


截至2020年底的数据,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1.21亿。


而且年轻时习惯了干体力活的他们,恐怕比城市老人有着更普遍的基础病,新冠重症率也或许更高。


这些天,我们在新闻里看到5天内13位高龄院士的离去,看到高校里一条接一条的讣告,很是心痛。


但你想过没有,这些院士、教授、城市老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远高于农村老人。


他们都没躲过这一劫,那些农村老人又该怎么办?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明白,对老人来说,冬天是很难捱的。


当农村的感染高峰来临,目前紧张的药品供应,能不能满足每一位老人的需求?


紧缺的医护人手,能不能保障每一位老人安稳过冬?


万一重症率更高,医疗资源比城市有限的乡镇医院,床位能不能吃得消?


这些巨大的不确定性,真的太让人心忧。


去年5月,印度就因为人员大幅流动,造成农村遭受疫情重创。


医疗系统一度不堪重负,有村庄里的老人只能在大树下的空地吊水,忍受病痛。



中国人往上倒三辈,祖上都是农民。


农村、乡镇住着我们的父辈、祖辈,住着我们那些上了年纪的亲人。


城里的我们资源已经相对丰富,尚且都苦不堪言。


我不敢想象,有多少农村老人,再也听不到兔年的鞭炮。




05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时间。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正是这波疫情留给我们最后的时间窗口。


别让在城市中上演过的缺医少药,再次在农村上演。


别让在我们身上辗转过的窘迫与苦痛,再次在父辈们身上辗转。


下面几点,希望每一位根在农村的朋友,都能认真看看。


1.提前准备防疫药品、自测工具。


城市里正在经历感染高峰的我们,已经吃够了抢不到药品、抗原的苦。


国家要加大供应,我们也要为自己远在农村的亲人,提前准备。


还要提防囤积涨价的人,发国难财的人,城市有,农村也不会缺。


既然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经历,那就理应比上一次做得更好。


2.提前部署医疗分级诊疗体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医生提出,应对农村老人感染,最需要的是完善三级诊疗体系。


村里的村医在第一线,要辛苦一些,负责筛查脆弱老人。


一旦有老人发热,村医们得鉴别老人是否有重症倾向。


然后乡镇和县级的医院,要准备好床位、设备、设施。


筛查出来的重症老人需第一时间送到他们那里救治。


最后就是城市的三级医院。


那些更复杂、更疑难的危重症,要能及时转诊就医。



3.我们每个普通人,其实也都可以尽点力。


和病毒正面交手这半个多月,我们都意识到,奥密克戎的传染性真的很强。


即便我们没有把病毒带回老家,老家也迟早会在无孔不入的传播下,大面积感染开。


所以既然这个春节,家乡敞开怀抱欢迎我们。


那我们就不止身体回去,还要把药品、物资、医疗知识以及康复的经验都带回去。


放假之前,准备些能买到的药、口罩、抗原,带给老家不方便买到的亲人,有条件的还可以帮帮乡亲邻居。


不要夸大病毒的危害,但也要提醒他们重视病毒的伤害。


告诉他们用药知识、健康常识。


让他们了解对应症状该吃什么药,该怎么自我检测。


前天,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明年1月8日起,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虽然政策的再度调整,意味着三年的防疫终于走进尾声。


可我们跟病毒最关键的一战,尚未到来。


农村感染这一仗,很硬、很难、很关键,但却在劫难逃。


趁着还有时间,我们一定要提前行动。


还是那句话,不要让城市里发生过的教训,在农村又一次上演。


希望农村的老人们,都平安度过疫情。


希望这个春节,多点喜庆祥和,少点悲痛哀鸣。


参考资料:
卫生健康委网站: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极目新闻:农村迎防疫大考:药物短缺返乡人员突增,有乡镇卫生院招学生做志愿者
医学界:在河南农村,发热病人正涌进卫生室,医生在四处借药
第一财经: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第一财经:医护人员和运营资金成农村医院两大短板|基层医疗实录
第一财经:乡村新冠患者就诊实录:镇医院床位不足百张,药店退烧药断货
中国新闻周刊:缺药、缺人、靠输液治疗,农村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极昼实验室:老人被困感染潮:缺药、延误、死亡
八点健闻:大流行冲击乡镇农村:药库空,老人多,有乡镇做核酸自救
风声OPINION:缺医少药认命:农村老人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澎湃新闻:基层医疗机构承压:当“短板”面临感染浪潮
财经十一人:疫情冲击波抵达三四线城市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王耳朵先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退休教师建议:慎重选择老年大学!为何

    退休教师建议:慎重选择老年大学!为何
    退休教师建议:慎重选择老年大学!为何 某退休教师进入老人家大学之后,没想到给生活增添了很多烦恼!自己向往的老年大学竟然成了是非之地,感慨万千。建议:退休人员慎重进入老年大学。看图: 老教师建议:谨慎进入老年大学 为何退休教师建议:慎重进入老年大学? 一是退休之后就要过退休生活,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自由自在,独来独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慢条斯理,不着急,不生气,我的地盘我做主!然而,一旦进了老年大学,那就变成...
  • “欧洲性行为全景图”出炉,法国女性对性生活最不满意?

    “欧洲性行为全景图”出炉,法国女性对性生活最不满意?
    最近,我们开放的欧洲人又做了一项更开放的调查!欧洲媒体FIFG与成人内容平台Pokmi合作进行的欧洲女性性生活调查发布啦!虽然话题有点羞羞的,但是这项调查可是极其科学严谨的:该调查以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五个国家的5025名妇女为调查样本,重点关注欧洲妇女在疫情期间的性健康和情感幸福程度,以及她们的性活动频率等问题。法国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令人惊讶的是,多情浪漫的法国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竟然是最低的!大约有35%的法国女性对性生活不满意,远远高于了德国(23%),英国(2...
  • 河南省卢氏县张麻村发生恶劣打人事件,一名少年被殴打致死

    河南省卢氏县张麻村发生恶劣打人事件,一名少年被殴打致死
    8月6日,抖音平台一条“河南省卢氏县张麻村发生恶劣打人事件,一名少年被殴打致死”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据称,这起暴力殴打致死事件发生于7月28日,死者为未成年,在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虐打后身亡,双脚、脊柱、肋骨被打断,内脏出现严重破损、移位。根据卢氏县公安局警情通报,行凶者系五名未成年人,均已被抓获。被害人被虐打据网友提供的线索,事件起因是:行凶者向受害人索要钱财未果,便将受害者虐打致死,此前,行凶者已经对受害者敲诈勒索一年多之久。8月6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公安局微博账号“平...
  • 少妇口述:我的“另类”性生活

    少妇口述:我的“另类”性生活
    导读:那天晚上,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着性感的内衣,学着那些情色电影里的场景用我的身体勾引他,尽管我的模仿非常拙劣,尽管那天晚上我依然没有酣畅淋漓,但是不用假装,没有了思想包袱,我觉得非常轻松。结婚以后,只要精力许可,我和老公每天晚上都会早早上床享受鱼水之欢。只是每次我都等不及太长的前戏,就急不可耐让老公进入。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因为他几乎每次都能让我很满足。所以,我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书上都耸人听闻地说相当高比例的女性很难在性生活中得到高潮。一天,老公给我讲了个笑话,说有一...
  • 冰与火之歌中,七大家族各个封臣实力和与领主的关系?

    冰与火之歌中,七大家族各个封臣实力和与领主的关系?
    8.8更新了河湾地贵族,到这里,本答案的内容就已经基本完全了,今后可能会根据评论等做一些修改和补充。 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家族和人物记得在评论留言啊︿( ̄︶ ̄)︿ ------ 世界集不在手边,按记忆来答,可能会有疏漏,权当是抛砖引玉了。 一、北境 北境北起长城,南至颈泽,约占维斯特洛的三分之一,近代以来,都是由临冬城的史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