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内分泌专家齐聚松山湖,慢性病防控东莞样本被点赞

0 分享至
jinshizu.com用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15日,中国内分泌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东莞,参加东莞市糖尿病综合防控项目研讨会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最新一期审稿会。期间,专家对东莞实施的糖尿病综合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全国性内科技术类期刊。创刊40余年来,该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发行量一直位居同类期刊首位,被评定为全国内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此次与会专家包括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高聆教授,jinshizu.com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秀薇教授。
严励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一线,是广东乃至全国内分泌领域的权威专家,她在诊治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上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得到业内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长期以来,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社会问题。”严励表示,东莞把高危人群纳入筛查与管理,为中国开展慢病防控提供了借鉴。
2020年起,东莞在全市全面实施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工作,并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被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推广高血压、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升慢性病防控综合水平,首次把脂联素、血jinshizu.com糖纳入高危人群筛查。
1月13日,东莞市政府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公布,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这一件实事中,“深化高血压、糖尿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行动,规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赫然在列,足见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严励对此赞赏不已,夸赞这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注释。她对东莞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项目给予高度肯定,她认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的“东莞模式”很有开创性。
为进一步提升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和规范管理,今年,东莞将继续推进智慧血压测量。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开展18岁及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首诊血压测量率达90%以上。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门诊、上门和集中等方式开展35-49岁户籍人口糖尿病早期筛查,将累计完成37.2万人。2022年全市高血压和糖尿jinshizu.com病患者纳入管理的目标是50万人,规范管理率60%以上,签约率80%以上。
张秀薇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在不久前的东莞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标准化、一站式综合诊疗管理代谢性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议》,希望借此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按照不同层级诊疗机构分工管理起来。
张秀薇说,目前,中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发达国家低,糖尿病的宣教工作和健康管理责任重大,糖尿病防控任重道远。东莞全面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有效降低全市慢性病患病率,提升全市慢性病防控综合水平,需久久为功。
东莞为35-49岁户籍人口免费提供一次糖尿病早期筛查(空腹血糖、脂联素检测)。评审会上,众多专家一再提到,脂联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筛查指标,能够提前4-7年发现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更早地实现针对性预防。
张秀薇和与会专家共同提醒:不要以为糖尿病很遥远,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具备其中一项者,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张秀薇呼吁,35-49岁的市民应该积极参加糖尿病早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和规范管理。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