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抑郁当叛逆,我差点失去女儿!”你的心理科普能救一群人

admin 2022-04-10 阅读:426 评论:0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白天明明四处嗨深夜一到点就空虚成了灾晚上12点“网抑云”集体上身你一定听过这一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现在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拿来玩的梗取笑“网抑云”们矫情、无病呻吟...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白天明明四处嗨

深夜一到点就空虚成了灾

晚上12点

“网抑云”集体上身



你一定听过这一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现在

这句话成为了

很多人拿来玩的梗

取笑“网抑云”们矫情、无病呻吟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视频来源:抖音


玩笑归玩笑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深圳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根据深圳市疾控中心的统计

2020年深圳共报告

伤害死亡1377例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自杀

常住人口中的自杀死亡率

达到5.1/10万


图片来源:网络


自杀身亡的人

比交通事故、溺水、中毒死亡的都要多


而且,近年来

心理疾病年轻化、低龄化正成为一个趋势

中小学生抑郁事件层出不穷

这不是矫情

不是“作业太少了闲的”

他们是真的病了




一位老师给我们留言——


“在教育行业工作,遇到了很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高中生。抑郁症,焦虑症……或者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拒绝沟通,沉浸自我,或者上课上到一半情绪失控。对他们又是心疼又是担忧,最难受的也是他们的父母了。”


一位家长说起自己的经历——


“我带女儿去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等号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来看病的都是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


如今,很多中国父母都想不通一个问题:


过去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我们不都过来了吗?现在的孩子咋这么多心理问题?


公众号@丁香妈妈 上,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错把抑郁当成叛逆,

我差点失去了女儿”



我叫小米,今年 42 岁,是一个高中女孩的母亲。我是做石油工程的,2018 年初,我在外地施工的时候,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说我女儿常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口角,闹得宿舍鸡犬不宁,希望我能去学校和他当面谈谈。


图片来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01

“妈妈,我可能是生病了”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到类似的电话。自小到大,女儿没在学业上让我操过心,人际关系却总是处理不好。尤其在高中住校后,她几乎每通电话都会提到自己被同学欺负了,被室友孤立了。


这次的访校一如既往,以我对她的责骂,以及对班主任的道歉了结。


从那时起,她的“求救”变得愈加频繁,电话那头的状态也越来越歇斯底里。直到某天深夜,她求助父母无门,竟把电话打给了家里的老人。我们夫妻俩这才有些担忧,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把她接了出来。


陪读后,我发现女儿似乎变了一个人。她变得无心学习,还谈起了恋爱,死活不愿向我解释包里的紧急避孕药是怎么回事。


更蹊跷的是,她变得嗜睡,畏光,一到周末,便躲在房间里昏天黑地地睡一整天。我一拉窗帘,她便大嚷大叫。


图片来源:soogif.com


我还发现,有的时候,她会无意识地抠自己的手指,抠得指尖上遍布伤口。


家里的气氛变得尴尬又紧张。偶尔,我会在深夜听到女儿房里传来的哭声。我试过进门安抚她,却被她大呼小叫着赶了出来。


一天,吃晚饭时,她突然说,“妈妈,我觉得我有抑郁症。我想去看医生。”


我有点懵,“小孩子瞎说什么?你怎么可能有抑郁症?”


但她的语气很认真,“我们学校有一些休学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人告诉我,我看起来很像是得了抑郁症。”


我慌乱地打断了这个话题,一个小孩子,跟同学拌几句嘴,怎么就病了呢?


我不相信。


直到一天晚上,她放学后哭着回到家,像是受了很大的打击。


“妈妈,我在学校好可怜。我今天站在走廊上,看着楼下,就很想呼啸着跳下去。”


我这才慌了神,决定带她去看医生。


图片来源:soogif.com



02

“妈妈,我可以不去学校吗?”


我带她去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等号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来看病的都是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


根据医生的谈话和心理量表的测试结果,她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医生给她开了氟伏沙明片,让她每晚睡前吃一粒。


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断断续续服药数月后,女儿向我们提出,她想休学。


“妈妈,我干脆休学吧,反正我在学校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样。我有诊断书,学校是可以让我休学的。”


听到这话,我脑子里“嗡”地一声,一时之间竟难以接受。在女儿治病的这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想过要让她放弃学业。


要知道,她们学校每年高考的本科率都在 98% 以上。这么好的学校,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了呢?为什么别的孩子能抗住学业压力,只有她扛不住呢?


图片来源:《小欢喜》


在那之后,她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我看在眼里,却始终下不了决断。


我至今依然在后悔,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有把女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个错误的决定险些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一天中午,过了饭点,我见她一直没回家,便出门找人。找了一圈无果后,我回到家,发现女儿正躺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下面,旁边站着的是她的男朋友。


对了,她确诊后,我便没再过问她恋爱的问题了,只是提醒她要“自爱”。毕竟,孩子已经过得够辛苦了,有个能说话的人聊胜于无。


她男朋友告诉我,上午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期间,学校的保安队长撞见我女儿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便把他们带回办公室,大声斥责。女儿受到了刺激,不顾阻拦,扭头便逃出了学校。


我写了张字条,让男孩带给班主任,告知对方,我后续会去学校协商处理。


男孩离开后,女儿便开始发脾气,要求我从她的房间出去。我只好任由她反锁上门。


过了一会儿,我接到了她从房间里打来的电话。她说,“妈妈,我太难受了,就把 16 粒药全吃了。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药,我还是不开心呢?”


我吓得魂飞魄散,冲到她房门前,苦苦哀求她开门,好带她去医院洗胃。但她不肯。


僵持了两三个小时,孩子她爸终于赶回了家,撞开房间的门,把昏昏沉沉的女儿送到了医院。



等待检查结果时,我听着其他病房里那一声声家属的哭嚎,一下子就崩溃了,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脑海里闪过各种可怖的画面。



03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女儿出院后,我们和学校协商办理了休学。


我试过带她做心理咨询,带她出国旅行,还买了很多过去不允许她买的东西,比方说 cosplay 的服装和配饰,但始终没有成效。


我只能在沉默中时刻警醒,提防她靠近危险的东西,比如阳台,比如小刀。


快到年底的时候,孩子她爸找到了一线生机。他刷到了一个公益组织办的网站,名叫“郁金香”,读到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科普文章。


我发现,群里很多家长的孩子和我女儿类似,都是在初高中的阶段发病,都有嗜睡和自残之类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患病后,和家长的对立情绪都很严重。


图片来源:《好先生》影视截图


针对女儿的情况,工作人员向我提了两个建议:其一,他希望我在与女儿相处时,尽量少提要求,少做指导;其二,他希望我能和女儿一起追溯一些过去的事情,向女儿道歉。


我开始找机会和她聊一些她小时候的事。偶尔,她会有一搭没一搭地回我。


我们聊到她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她的远方小表妹常来家里玩。那个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拍皮球,我便要求女儿每天跟她一起拍皮球。


“妈妈,您知不知道,我那时候真的不喜欢拍皮球。但我总觉得,你更喜欢小表妹,所以我一定要拍得像她一样好。”


我们还聊到中考前夕,为了帮她提高体育成绩,不给升学考试拖后腿,我给她报了私教课。


“妈妈,你知道吗,练坐位体前屈的时候,那个 180 斤的教练会直接压在我背上,一压就是一分钟,我真的受不了。”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但我以前竟从来没听她抱怨过。


一直以来,我只会否定她,要求她,拒绝她,指挥她,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再把自己的期许强加给她。


我甚至从来没有夸过她“聪明”。


图片来源:《小欢喜》截图


她就这样在我的否定和打压下长大,而我却浑然不觉,以为自己在“为她好”。她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完美主义,哪怕没有我的要求,也要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才罢手。


其实她小时候什么都好,只是不太合群。每次她跟同伴闹矛盾,我都会大声训斥她,“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团结友爱,你却老爱发脾气呢?”


小学刚入学的时候,她在班里当班长。有一天放学后,她领着同学们排队出校门,发现有个男孩不好好排队,便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要求他站到队伍最后去。当时,那个男孩的家长也在校门口。我见状,便过去拉住女儿,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责骂她,怪她“不该这么凶”。


后来,班里的很多孩子就不跟她一起玩了。


图片来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如今回想起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无论对错与否,我这个母亲从来没有站在过她的那一边,也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我认识了越来越多同病相怜的家长后,我也明白,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抑郁症往往是在很多不同问题的累积下引起的。


我当然期待她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校园,回到同龄人当中去,找回丢失的快乐。如果做不到,也没有关系。毕竟,她经历了那么痛苦的疾病,能走到现在,已经非常了不起。



这种真正的“网抑云”

故事需要被倾听

欢迎你们大胆说出来



不知啥时候开始,以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疾病,已经悄悄钻进了人们的日常。


好像随便打下喷嚏,就能得个“精神感冒”。网上有句吐槽非常经典:


没点抑郁症能叫年轻人吗?



一个分享音乐的网易云,竟成了“网抑云”,成了网友抒发愁绪的“树洞”,就很能说明问题。


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2020 年 9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就将老年人列入抑郁症高发的重点人群之一,其他还包括青少年、孕产妇、高压职业从业者。



在深圳,截至2021年7月31日,全市光在册的精神障碍患者共有32618人,报告患病率为2.44‰。

 

还有哪些没有去医院就诊,不为人所知,没有得到帮助的呢?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深切关注。


为帮助大家走出困境,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决定,于2021年8月-10月举办——



首届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



与其说是大赛,不如说是“树洞”。


请大家来吐槽,以各种你喜欢的形式(文章、漫画、短视频、音频),谈谈你的看法,最好能科普一点大家急需的解决办法。



什么样的心事都可以说

什么样的科普都可以做

 


✎ 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健康

如疫情下的心理调适、受灾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心理救援等。


✎ 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职场白领、工人等人群的心理健康


如人际交往、亲子沟通、恋爱婚姻、情绪管理、解压放松、心理成长、心理保健等。


✎ 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


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强迫症、成瘾性疾病、双相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防治知识、康复知识与技能等。


✎ 心理疾病防治经历


自己、亲友与疾病间的故事或感悟等。


……




这4种形式都可以 

 


✎ 文字类


包括科普文章、微小说、特稿、三字经等。需以word等可编辑文字的形式投稿,不超过3000字。


✎ 平面类


包括海报、手绘、漫画、画册、手抄报等。


所有平面作品需同时提交源文件及输出的图片文件,源文件格式必须是以下5种格式之一∶CDR、AI、EPS、PSD、PDF,其它格式不受理。


输出的图片文件格式统一为JPEG,色彩模式RGB,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10MB。


✎ 视频类


包括公益广告、动漫、情景剧等微视频。MOV或MP4格式1080P高清影像,时长不超过5分钟。


✎ 音频类


包括健康科普专题音频、歌曲、广播剧、有声书、歌谣等。WAV或MP3格式。音频单个作品时长不超过15分钟,可以是连载的形式。歌曲需同时报送简谱、歌词或其它文字脚本。


 


作品发到这个邮箱

8月27日截止

 


请扫码下载

《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报名表》


填好后(如果是以单位名义参赛请盖上公章,个人参赛不用),扫描成电子版,连同参赛作品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szjwzx@wjw.sz.gov.cn


如果文件太大,可附上网盘的链接。


邮件标题统一命名为: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投稿


投稿截止时间为

2021年8月27日



大赛评审委员将初选出作品,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公众投票。评审委员会分数占比70%,网络投票占比30%,综合评出获奖作品。


文字类、平面类、视频类、音频类作品均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人气奖3名、提名奖15名。


初定于今年10月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心理卫生宣传周期间,举办现场颁奖会暨交流活动。


小卫期待到时和你在颁奖现场见。





-End-

「喜欢就点在看」









信息来源: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和“在看”呗~


历史上的今天
04月
1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上一篇:“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2021年老年健康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三) 下一篇: “十四五”老年健康支撑体系蓝图来了!
23464文章数 49评论数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